中国“一带一路”倡议 2.0 之发展方案——中巴经济走廊案例研究

文|伊斯兰堡巴赫瑞亚大学副教授兼 CPEC 前项目主任  Hassan Daud Butt 博士

摘要:随着全球走出新冠疫情的阴霾,各国政府都迫切希望为本国人民提供就业机会,重振经济和贸易,并建设新的气候适应性基础设施。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在进行基础设施等扩张投资时会遇到重重困难。许多国家(如巴基斯坦)正试图保持增长赶超进程,同时应对新的经济转型动荡、贸易保护主义、技术趋势以及其他挑战。在这方面,“一带一路”倡议(BRI)引发了全球关注。这是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涉及150多个国家,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开展合作,以提高跨境贸易和投资的连通性,并为参与国带来经济效益。该计划旨在弥合基础设施方面的重大差距,并建设能够促进增长的基础设施。六条经济走廊组成了非洲基础设施倡议,中巴经济走廊(CPEC)是其中的核心项目之一。本文探讨了利用中巴经济走廊支持巴基斯坦气候适应性基础设施发展的可能性。此外,本文还探讨了中巴经济走廊为经济发展提供的独特机遇,并提出了如何在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和案例研究,以深入了解与中巴经济走廊和可持续增长相关的挑战和机遇。本文还提出了一套利用中巴经济走廊的可持续战略。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当前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讨论,并为中巴经济走廊背景下开展工作的决策者和从业人员提供了可行的见解。

关键词:中巴经济走廊,“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目标,环境影响,中国外商直接投资

一、引言

中国成功的经济改革为其他发展中经济体解决其经济发展和改革中的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虽然市场自由化是成功的关键,但其他指导原则还包括公正、公平、跨境包容、互利合作和可持续增长。2009年,中国占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的4%。引人瞩目的是,尽管新冠疫情大流行导致经济放缓,但中国占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份额在2020年却大幅上升,使得中国超越所有其他国家,成为史上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资金来源国。

时至今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生产国和消费国,包括钢铁、水泥、煤炭、机械、电子、服装、鞋类和家用电器。中国也是全球200多种工业产品的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全球70%的电脑、70%的手机和60%的发电设备都是由中国制造的。表1.2展示了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

为了改善出口渠道并使其多样化,为中国商品和服务开辟新的市场和贸易路线,并将中国与亚洲、欧洲和非洲连接起来,中国于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陆路和海路将亚洲市场与欧洲和非洲连接起来,作为中国增长倡议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5b)。该倡议覆盖了世界一半的人口和世界三分之一的GDP,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基础设施计划(Kirchherr et.al.,2018;Williams et.al.,2020)。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单方面的努力,而是互惠互利的倡议(2019)。他强调需要平等参与、尊重主权、尊重参与国的发展重点和文化多样性。其目的是建立一个开放、包容和平衡的区域合作框架,使所有参与者受益(Butt,H.D., Aijaz,U., Saif, O.B., & Athar, A., 2023)。加强互联互通被视为经济增长、区域一体化和提高生活水平的催化剂。习主席强调了可持续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性,强调需要促进绿色发展、生态保护和清洁能源。他还强调,要将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以实现长期和可持续的增长。

“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是互联互通,通过政策合作、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实施和运营管理,在各国之间建立强大的交通、通信和能源连接,通过协作式可持续发展促进包容、公平和共同的经济增长。中国已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债权国,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规模超过了所有其他双边贷款国发放贷款的总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基础设施项目往往是一项巨大的投资。“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项目包括乌干达的一个新水电站大坝、中亚的一个新天然气和石油管道网络、从亚的斯亚贝巴到吉布提的一条750公里长的铁路以及巴基斯坦的许多项目。现在,这更像是一项全球倡议,而不仅仅是中国的倡议。据亚洲开发银行(ADB)估计,在2015-2030年期间,东南亚和东亚的气候适应性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分别达到每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7%和5.2%。与其他类型的投资相比,这些项目的酝酿期较长,经济可行性和现金流的不确定性较高,因此融资异常困难(Khor, H.E., Poonpatpibul, C., & Yong Foo, S.U.A.N. 2021)。

虽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是交通、能源和通信基础设施,但活动范围更广,涵盖了从农业、环境、税收、安全、全球卫生、人道主义响应到文化交流等各个方面的合作。其意义不仅包括加快经济转型,还包括实现包容性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2019年引进的项目数量最多,达到433个,但由于新冠疫情,2021年的项目金额缩减至136亿美元。“一带一路”倡议的经验表明,阻碍世界各地区增长的挑战可以通过区域一体化和新兴国家间的合作来解决。这一倡议有助于加快创建新的供应链,并为连接各区域市场的贸易和基础设施发展提供融资工具(UNCTAD,2022年)。显而易见的是,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众多行动者也支持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促进实现目标的伙伴关系”。

“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为发展中国家带来各种收益。虽然具体的收益会因国家和项目的不同而不同。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之一。发展中国家在建设和改善基础设施(如交通网络、港口和能源设施)方面往往面临挑战。“一带一路”倡议为这些国家提供了从中国获得投资和技术的机会,有助于加强其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改善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可以刺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二、中巴经济走廊(CPEC)

2023年是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CPEC)启动十周年。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中巴经济走廊是连接中国西部喀什与阿拉伯海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关键纽带。这条战略通道是通往非洲、中东和中亚地区的重要门户。中巴经济走廊促进了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满足了中国的能源需求,并有可能通过经济一体化促进西部地区的稳定。它是对中巴双边关系具有重大意义的变革性倡议。其核心目标包括推进铁路、公路、能源基础设施和港口建设。到2023年已取得显著进展,重塑了基础设施发展、地区贸易动态和经济一体化的格局。

CPEC的基础设施项目网络,包括公路、铁路、经济特区和能源项目,构成了全长约3,000公里的连接走廊(Ismail et al.,2023)。为了促进经济增长,该项目旨在加强巴基斯坦的运输系统,增加能源产出,吸引中国和国际投资(Rehman et al.,2021)。基础设施建设是CPEC的主要支柱之一(Naurin & Gul,2023)。2014年,乔治敦大学教授Anatol Lieven指出:“几十年来,我一直在巴基斯坦工作并撰写有关该国的文章,在许多所谓的国家‘转折点’上,该国都未能实现转折,以至于我几乎不再注意到这些转折点。但是,今年早些时候,巴基斯坦政府把中国计划修建的穿越巴基斯坦通往阿拉伯海的能源和运输走廊称为‘命运的改变者’,这也许是真的国家‘转折点’。”

能源项目的开发是CPEC的重要组成部分(N.Shahzad et.al.,2023)。通过开发多种能源,中巴经济走廊旨在缓解巴基斯坦长期能源短缺状况。这些项目包括可再生能源设施、水电计划和燃煤发电站。CPEC项目旨在通过加强巴基斯坦的能源基础设施,减少电力短缺,鼓励工业发展,并从总体上提高巴基斯坦公民的生活质量(N. Shahzad et.al.,2023)。总体而言,CPEC是一个旨在实现巴基斯坦基础设施现代化并推动其经济发展的大型项目(McCartney, 2022a)。

尽管存在反对意见和困难,但该项目已证明它有潜力解决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和能源短缺问题,并有利于加强中巴经济联系,促进区域合作(Aijaz, U., & Hassan Daud Butt, D. S. P. G, 2021)。在双方的共同努力和两国领导人的坚定支持下,该项目在短短36个月的时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大部分工程已经完工,尚未竣工的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此外,中巴经济走廊项目的完成也证明了两国合作的坚韧力量。“钢铁般的兄弟情谊”指的是一种持久而牢不可破的纽带,其强度堪比钢铁。尽管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中巴经济走廊的成功证明了这种合作的力量,两国通力合作,克服困难,实现共同目标。此外,除了经济发展,CPEC的影响还包括战略和地缘政治方面。中巴经济走廊内的战略协调与合作行动显示了合作的深度,这种合作超越了经济联系,涵盖了地区发展的共同目标。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条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利益共享、共同繁荣的增长与发展走廊。中巴之间以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合作为主轴,以具体的经贸伙伴关系、人文交流和文化互动为深层次合作的增长点。中巴经济走廊的精髓在于其重要的共同事业,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所有这些都旨在促进所经地区的社会经济进步、繁荣和安全。

在过去10年中,除了成功实施CPEC项目外,识别和降低项目风险也变得至关重要。这不仅包括识别与项目执行相关的技术风险,还包括识别法规变化、经济波动和意外事件(如疫情)等外部因素。由于CPEC规模空前,是一项政府间的倡议,估价约600亿美元,因此持续制定应急策略,稳健应对风险是当务之急。

在倡议推进过程中,来自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利益相关方深化了跨文化的相互理解。这涉及到与政府实体、投资者、承包商和当地社区的接触,丰富了双边关系。这个项目充满了错综复杂的挑战,也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要有效地指导此类项目,需要独特的专业技术、强大的领导技能和适应能力,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游刃有余。这段经历对执行方的要求很高,但最终却收获颇丰,因为它极大地促进了双方的共同繁荣。自该倡议于2013年启动以来,中巴两国的商贸合作经历了大幅增长。中国十年来一直是巴基斯坦的主要贸易伙伴,同时连续九年成为巴基斯坦的主要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两国之间的合作领域稳步发展,超越了传统上对能源、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的关注,并向新的领域拓展。中巴经济走廊(CPEC)长期计划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连通性:建立强大的交通基础设施是中巴经济走廊不可或缺的基础要素。这种基础设施不仅能引导和推动中巴经济走廊沿线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还能促进中巴两国的互联互通和全面合作,最终实现共同繁荣。

能源:中国和巴基斯坦准备在石油天然气、电力和电网等领域加强合作。重点是推进火电、水电、煤气化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等重大项目。此外,还将关注加强输电网络,以确保电力传输和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工业和工业园区:中巴经济走廊计划加强贸易和工业合作,扩大双边经贸联系,提高相互贸易自由化水平。目标是通过同步、协调和发展经济特区,培育重点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成效,协调经济发展努力。

农业发展与扶贫:中巴两国利用各自的竞争优势,致力于加强CPEC区域内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这包括积极参与农业人员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双方的共同目标是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合作,促进非政府组织间的交流,围绕民意沟通、民心相通、改善民生等方面开展广泛的项目合作。

中巴双方希望探索建立多层次合作机制,加强政策协调。双方还将加大各自金融改革开放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有效管理金融风险,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中巴经济走廊倡议包含一系列不同的项目,还涉及通信、光纤、海事部门(包括工业中心、海港和公路网络)以及从生产到传输的能源/电力部门。该倡议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不仅为巴基斯坦带来了重要的经济机遇,而且在中国大陆和南亚之间建立了重要的联系,未来还将与欧洲及其他地区相连。从中国的角度来看,CPEC有望通过瓜达尔深海港使贸易和石油运输便利化。对巴基斯坦而言,预计2015年至2030年期间,中巴经济走廊将促进巴基斯坦经济年增长率增加2-2.5%,并创造直接和间接的就业机会。


2015年,巴基斯坦和中国签署了51项谅解备忘录,标志着CPEC的实施工作正式启动。2015年4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巴基斯坦期间,两国确立了以CPEC为核心的“1+4”合作模式,并将瓜达尔港、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合作列为优先事项。中国对CPEC的投资在15年内约为460亿美元,大致相当于巴基斯坦年度GDP的20%。其中大部分资金(约430亿美元)将用于能源领域,为国家电网增加17,000兆瓦的电力供应。其余的120亿美元将用于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和铁路项目,以促进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

CPEC的目标包括能源多样化、加强互联互通和刺激整体经济增长。项目按期限长短分为四类:


1)早期项目,预计完工时间为2018年。

2)计划在2020年前完成的短期项目。

3)旨在2025年之前完成的中期项目。

4)计划在2030年之前完成的长期项目。

CPEC项目以促进多部门增长为目标,由以下联合工作组(JWGs)负责推动:


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建立了众多公路网络,创造了城乡协同效应,这些公路连接线上的经济特区正在寻找吸引投资的新途径,特别是在新冠疫情之后。在巴基斯坦,中巴经济走廊倡议创造了20多万个就业机会、6000兆瓦的电力和800多公里的输电线路,以及510多公里的公路,形成了城乡协同效应和区域连通性。它通过瓜达尔港帮助巴基斯坦发展蓝色经济,通过西线将巴基斯坦与内陆地区连接,通过即将建成的瓜达尔机场与巴基斯坦和世界其他地区连接。其中,瓜达尔机场项目得到了中国2.3亿美元的援助,将于2023年年底竣工。通过光纤和输电线路的互联互通也有助于巴基斯坦实现建立可持续经济增长内生机制的发展目标。中巴经济走廊项目有助于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并为“求同存异”的协调政策扩大磋商范围。利用CPEC的人际交往优势,为2万多人提供汉语培训,并举办500多场教育会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巴之间启动了1000多个教师交流项目。自2013年倡议启动以来,中巴之间的贸易和商业合作出现了大幅增长。两国之间的合作范围不断扩大,超越了能源、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等传统领域,进入了新的、多样化的领域。


总体而言,中巴经济走廊是区域互联互通的真正体现,其愿景是通过促进包容性发展和共同繁荣来改善人民生活;从而创造新市场、扩大供应链、消除全面发展的瓶颈、确保能源安全并为该地区人民创造数百万个就业机会。展望未来,巴基斯坦正试图进一步改善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并期待借助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工业帮助而走上稳定发展之路。中巴经济走廊的潜力包括:

· “一带一路”倡议中最活跃的经济走廊

· 新兴的大型消费市场

· 高增长潜力

· 密切区域贸易和经济一体化的前景

·瓜达尔港和海上连通性

根据中巴经济走廊长期计划,到2020年,中巴经济走廊已初具规模,有效解决了巴基斯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现阶段,预计中巴经济走廊将开始发挥促进两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到2025年,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将力争进入高级阶段,工业体系接近完工,主要经济功能全面启动。走廊沿线居民的生活质量将得到显著改善,从而促进地区经济更加均衡发展。迄今为止,尽管新冠疫情对劳动力和资源的流动造成了影响,但该项目仍能实现其目标。总投资组合的影响和详情如下:



(一)能源项目

通过开发多种能源,中巴经济走廊力求缓解巴基斯坦长期的能源状况。这些项目包括可再生能源设施、水电计划和燃煤发电站。CPEC项目旨在通过加强巴基斯坦的能源基础设施,减少电力短缺,鼓励工业发展,并从总体上提高巴基斯坦公民的生活质量((N. Shahzad et.al., 2023)。

目前,中巴经济走廊已取得显著进展。它已完成了总共14个能源项目,截至2023年底,这些项目将产生12520兆瓦的能源。此外,目前还有两个能源项目正在建设中,另有五个能源项目正考虑在未来开发。重要的CPEC能源项目见表2.2。


中巴经济走廊中的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为清洁和可持续能源生产做出了贡献,减少了巴基斯坦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它们帮助巴基斯坦探索信德省的风能走廊,并提供更便宜、更清洁的能源形式。这些项目还通过使能源组合多样化、降低受能源供应中断影响的脆弱性以及促进发电自给自足,加强了能源安全。另一个重要项目是位于巴基斯坦信德省东南部沙漠地区的塔尔I区综合煤矿发电项目,该项目是中巴经济走廊的一个重要能源项目,包括一个年产780万吨的露天煤矿和一个2x660兆瓦的褐煤火力发电厂。上海电气开发的该项目改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Ali, Y., Rasheed, Z., Muhammad, N., & Yousaf, S.,2018)。同样,作为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塔尔第二区煤矿和发电项目也是如此。项目的稳定运行保障了巴基斯坦当地200多万个家庭的用电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国际收支平衡,降低了发电成本,缓解了供需矛盾,成为巴基斯坦煤矿与电厂一体化的典范。


马蒂亚里-拉合尔660千伏高压直流输电项目是中巴合作的又一成果。该项目由中国国家电网公司(SGCC)以建设-拥有-运营-转让方式构思和建设,是中巴经济走廊唯一的输电项目。该项目电压等级为660千伏,输电容量为4000兆瓦,最大直流电流为3030安培。输电线路全长886公里,从西南到东北贯穿信德省和旁遮普省。2021年9月1日,该项目实现商业运营,并将持续运行25年。

第三个例子是苏基基纳里水电站项目,该项目位于巴基斯坦北部开普洱普什图省曼塞赫拉地区的昆哈河上,海拔在1300米至2400米之间。该水电站配备4台普尔顿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884兆瓦。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巴基斯坦提供32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

(二)工业合作

工业发展被视为促进经济长期扩张的有效方法之一。为了促进经济增长,过去几十年来,许多国家都采取了工业发展规划。一种策略是在指定的工业增长点发展经济特区,许多国家都有商业园、工业区、出口加工区等。中国是这方面最好的例子。例如,截至2009年,中国已在省和市一级建立了许多经济特区。据估计,经济特区为中国贡献了近22%的GDP、46%的外商直接投资和60%的出口总额,并为3000万人创造了就业机会(Khan, K., Khan, K., & Anwar, S.,2016)。建立和运营工业区和经济特区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包括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监管框架和投资者参与等错综复杂的挑战。最终目的是确保这些园区能够有效促进巴基斯坦经济增长和整体发展。

在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巴基斯坦做出了巨大努力,在不同地区建立工业区和九个经济特区。这些工业区的战略目的是吸引外国投资、刺激制造业、创造就业机会和促进经济扩张(Hassan Daud Butt, m. u. a., & Majeed, s. 2022)。通过中巴经济走廊利用《中巴自由贸易协定》(CPFTA)对国家经济增长也至关重要。

中巴经济走廊中包含的众多贸易和市场准入项目将为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机遇。在此背景下,巴基斯坦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关系将推动贸易、简化市场准入、提高生活水平以及实现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此外,中巴经济走廊还将使巴基斯坦有能力扩大其商业和运输辐射范围,增强其在中亚、南亚、中东、非洲和欧洲的经济影响力。近年来,巴基斯坦贸易逆差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与中国的贸易。因此,中巴经济走廊的经济特区和出口加工区的发展应经过精心规划,以符合快速工业增长和通过提供多样化产品以促进出口的目标。此外,在开发这些特区时,应认真考虑通过制造业增值来提高出口潜力。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主要出口国,出口额达2.2万亿美元,同时也是第二大进口国,进口额达1.8万亿美元,这为巴基斯坦带来了大量机遇。目前,巴基斯坦对中国的货物和服务出口总额为15亿美元,通过加强两国合作、增加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以及将巴基斯坦企业与中国供应链联系起来,巴基斯坦对中国的货物和服务出口额有可能成倍增长。

为了优化经济特区和出口加工区的利用,必须实施适当的投资战略,确保产业和区域的最佳组合,加强管理实践,并优化激励结构。巴基斯坦政府正在通过“营商便利化”倡议努力实现这些目标,因为在中巴经济走廊下引入经济特区标志着一个工业快速发展新时代的开始。在这一努力中,巴基斯坦希望与中国企业合作,在经济特区内与中国企业并肩作战,建立稳健且具有潜在生产力的产业。


在进入工业化阶段的同时,巴基斯坦将遇到一系列机遇和挑战,必须有效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经济特区才能取得成功。这些挑战包括投资水平低、工业分散在全国各地、体制薄弱、人力资源不理想、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知识有限、商业成本上升以及基础设施不足。在中巴经济走廊的众多优势中,经济特区的优势尤为突出。这些经济特区将配备尖端设施,主要集中在食品、制药、工程、汽车和食品包装等行业(Aijaz, U., HassanDaud Butt, D. S. B., Hayat, & Mazhar, M., 2022)。它们将作为初创企业的催化剂,促进特定区域内新企业的出现。

拉沙凯经济特区(Rashakai Special Economic Zone,简称RSEZ)是中巴经济走廊工业合作的旗舰项目,被中巴联合合作委员会列为中巴经济走廊经济特区的优先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工业生产与合作的典范,总占地面积1000英亩,计划分三期实施,预计总投资1.28亿美元。目前,一期建设正在有效推进中。作为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实施的首个产业合作项目,中巴两国政府高度重视拉沙凯经济特区的建设进展。2021年5月,拉沙凯经济特区一期建设正式启动。拉沙凯经济特区由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和KPEZDMC共同开发,位于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毗邻M1和斯瓦特高速公路。它占地4平方公里,分三期开发,总投资1.3亿美元。它致力于发展巴基斯坦的综合产业集群、国际商贸中心、高科技中心和物流中心。根据自身禀赋和当地市场的迫切需求,致力于引进家电、食品加工、机械设备制造、家具建材等配套产业。


(三)基础设施项目

基础设施项目旨在加强和建立新的铁路和公路网络,包括修建1200公里新的铁轨和对3100公里现有铁轨进行现代化改造。原有的585公里公路和正在进行的铁路项目将在促进地区一体化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互联互通的加强不仅促进了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互联互通,还将这些益处扩展到了该地区的邻国。作为涉及多个国家的贸易、投资和合作项目的渠道,走廊的总体愿景是发展基础设施和能源项目。这种不断改善的有形互联互通将促进货物、人员和思想的无缝跨境流动,从而刺激地区贸易与合作。通过提供高效的运输路线,中巴经济走廊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消除参与国之间的贸易壁垒。这反过来又能刺激更大的贸易量和多样化的贸易途径,最终使所有参与国受益(Aijaz, U., & Butt, H. D.,2021)。



中巴经济走廊扩建的基础设施有能力连接中国和巴基斯坦边境以外的地区,包括中亚、中东甚至欧洲。这一前景有可能开辟新的贸易路线,加强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必须承认,虽然中巴经济走廊为区域一体化带来了巨大希望,但也存在各种挑战。地缘政治因素、当地社区的担忧、环境影响和基础设施质量等因素必须得到认真解决,以确保成功实现一体化目标(Butt, H. D.,中巴经济走廊可持续项目)。中巴经济走廊由三条主要线路组成:

西线:这条路线横跨肯塔基州和俾路支省,途经旁、图尔巴特、奎达、卡拉特、德拉·伊斯·梅尔汗、佐布,最后到达阿伯塔巴德。这条路线可以通过塔夫坦和查曼与伊朗和阿富汗相连。

东线:该路线从瓜达尔开始,途经信德省和旁遮普省,通过高速公路覆盖卡拉奇、苏库尔、海德拉巴、木尔坦、拉希米亚尔汗和哈维里恩等主要城市。中部路线从瓜达尔到哈维连,包括信德省、旁遮普省和俾路支省的首府,包括苏库尔、胡兹达尔、米安瓦利、塔克西拉和费萨拉巴德。

北线:喀喇昆仑公路二期(哈维利安-塔科特段)项目是巴基斯坦南北干线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为项目区700万人口的交通和通勤提供了便利,并将哈维连和塔科特之间的旅行时间从5.5小时缩短至2小时以内,平均每年节省约380亿卢比的运输成本。这条共享路线通过喀喇昆仑公路连接喀什,从中国出发,经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的昆热拉布山口进入巴基斯坦。然后经过哈桑纳布达勒、阿伯塔巴德和布尔汗,连接伊斯兰堡-白沙瓦高速公路。从那里,它又分为中线、西线和东线,最终到达瓜达尔。

◆ML-1铁路项目

中巴经济走廊的主要基础设施项目之一是ML-1(干线1)项目,其核心是加强巴基斯坦铁路网并使其现代化。ML-1计划包括振兴和翻新巴基斯坦现有的铁路基础设施,重点是连接南部卡拉奇和北部白沙瓦的铁路线。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将现有铁路轨道改造成双轨系统,同时实现全线电气化。这一改造将有助于提高列车运行的速度和效率。此外,该项目还包括安装现代信号和电信系统,以提高列车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提高铁轨质量和相关系统的现代化,ML-1项目旨在提高列车的速度和运载能力。这反过来将缩短旅行时间,并能够容纳更多的货物和乘客。升级后的铁路系统预计将成为货运和客运的通道,简化全国的货物和人员流动。



ML-1项目的潜在效益包括:

加强贸易和互联互通:现代化的铁路系统将为货物提供更高效、更可靠的运输路线,从而加强中巴之间的贸易互联互通。

经济增长: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方便货物进出港口,促进与贸易相关的活动,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地区发展:该项目可为铁路沿线欠发达地区提供更好的市场和资源准入,从而促进这些地区的发展。

技术转让:中国和巴基斯坦在该项目上的合作可带来技术和知识转让,使巴基斯坦能够发展铁路建设和现代化方面的专业知识。

减少拥堵:通过提高铁路系统的运载能力,该项目可将部分货运和客运交通转移到铁路上,从而帮助缓解公路和高速公路的拥堵状况。

改善巴基斯坦国内的连通性:升级后的铁路网可以改善巴基斯坦国内的连通性,使人们的旅行和企业在国内不同地区的运营更加方便。

拉合尔橙线轨道交通项目是北方国际、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和当地工程公司的合作项目。该项目是整个南亚地区最先进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之一。地铁橙线的投入运营为拉合尔市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这种现代化水平为拉合尔居民带来了现代、高效、环保和安全的交通服务。



◆瓜达尔港

瓜达尔智能港口城市位于俾路支省。瓜达尔是连接波斯湾和阿拉伯海的门户。该市是中巴经济走廊的南起点。为了促进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合作,确保瓜达尔市的总体规划达到建设一个多样、繁荣、充满活力和绿色的工业城市的目标,瓜达尔市将以增长和工业进步为发展目标,以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地区经济创造新的引擎(Khetran, M. S, 2014)。



在不久的将来,瓜达尔将充分利用其地理位置和渔业优势,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从中长期来看,产业链将逐步扩大,产业层次将不断提高。该项目的期限为12个月,在此期间应完成最终报告的编制和提交。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为中巴经济走廊规划的新机场和铁路等建设项目正在启动,以增加城市与外部连接的门户(Hussain, F.,2020)。

5条横向和15条纵向干线的城市交通网将会建成,以加强市中心、次中心和功能组群之间的连通性。该项目对瓜达尔的社会经济和基础设施发展非常重要。瓜达尔是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将有助于瓜达尔成为中巴经济走廊项目的标杆城市。该项目将促进瓜达尔乃至整个巴基斯坦的可持续发展。该项目将成为瓜达尔建设和发展的指南(Aijaz, U., & Hassan Daud Butt, D. S. P. G., 2021)。瓜达尔港的开发能够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将瓜达尔打造成繁荣城市,并充分利用瓜达尔作为巴基斯坦西南部重要出海门户的地理位置和港口条件,借助中巴经济走廊,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综合门户功能,将瓜达尔建设成为巴基斯坦西南部的国家门户。


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东湾高速公路是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高速公路位于俾路支省瓜达尔市,从瓜达尔港内的巴中友谊大道开始,一直延伸到与现有的马克兰沿海高速公路N10相连。全19.49公里,设计时速高达100公里。该项目由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建设。东海湾高速公路项目于2022年7月31日正式移交并通车。其主要目标是在瓜达尔港及其自由区与国家核心高速公路网之间建立重要的连接。这种无缝连接将提高进口、出口和过境货物的物流运输效率。这种连接将成为瓜达尔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石。


(四)农业合作:

在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巴基斯坦正在采取多项举措来振兴农业部门。这些努力包括采用现代农业技术、谨慎管理水资源以及转让尖端技术,以提高生产力和粮食安全。

下一阶段,中巴两国将致力于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农业合作。两国将积极开展农业交流与合作,推动农业领域系统化、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发展。为了有效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两国坚决鼓励中巴经济走廊沿线地区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Kamran, A., Syed, N. A., Rizvi, S. A., Ameen, B., & Ali, S. N., 2021)。除了加强有形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下一阶段还将包括加强供水、卫生和灌溉部门。农业发展是中巴经济走廊的一个重要方面,其重点是促进企业农业发展和提高巴基斯坦的农业生产力。中巴经济走廊的基础设施项目将缩短农产品的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此外,中巴经济走廊还促进了政府对政府(G2G)合作机制,在作物品种领域开展合作研发。最初于2015年勾画的中巴经济走廊长期农业合作蓝图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1)建立农业示范中心,推进种子技术和农业机械化。

2)了解中国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以提高灌溉效率和农业产量,同时促进创新技术和高价值作物的种植。加强中巴在食品、渔业、畜牧业和农业领域的研发合作。

3)在中巴经济走廊沿线建立各种农产品专用的农产品加工区,配备农场、包装设施和储藏室。

(五)融资合作

在融资合作上,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等中资金融机构与巴基斯坦哈比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支持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建设上开展了深入合作。在促进本币结算上,中国人民银行与巴基斯坦国家银行几次续签了中巴双边本币互换协议。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与巴基斯坦国家银行签署了在巴基斯坦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促进中巴两国企业和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交易,促进中巴两国双边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

(六)利用CPEC促进蓝色增长

中巴经济走廊为巴基斯坦改善其蓝色经济和利用其沿海资源潜力提供了重要机遇。以下是中巴经济走廊可促进巴基斯坦蓝色经济发展的一些方法:

发展海事基础设施:中巴经济走廊包括发展港口基础设施和沿海连通性,这可以提高巴基斯坦的海上贸易和运输能力。升级港口、建设集装箱码头和改善沿海基础设施将有助于提高物流效率、吸引航运公司和促进海事活动。

渔业和水产养殖业:中巴经济走廊可以支持巴基斯坦渔业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中国的投资和专业知识可以帮助实现现代化的捕鱼方式,推广可持续的水产养殖技术,促进海产品加工的增值。这可以提高生产力、出口潜力以及渔业部门对蓝色经济的整体贡献。

沿海旅游业发展: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可促进巴基斯坦沿海旅游业的发展。度假村、酒店、娱乐设施和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可吸引国内外游客前往该国风景优美的沿海地区。这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和外汇收入,并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蓝色技术与研究合作:中巴经济走廊可以促进巴基斯坦和中国机构在蓝色技术和研究领域的合作。这可能涉及海洋生物技术、海洋学、海洋资源管理和沿海生态系统保护等领域的知识共享、联合研究项目和技术转让。这种合作可以促进蓝色经济领域的创新、能力建设和可持续实践。

海事培训和技能发展:中巴经济走廊为海事培训和技能发展计划提供了机会。与中国机构和公司的合作可为巴基斯坦专业人员提供港口管理、海运物流、海事法和海洋工程等领域的培训机会。这可以提高当地劳动力的能力,并通过瓜达尔大学和正在CPEC框架下开发的职业中心,确保为不断增长的海运业提供技术人才。

通过利用中巴经济走廊提供的机遇,巴基斯坦可以释放其沿海资源的潜力,推广可持续的做法,并提高蓝色经济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贡献。与中国合作伙伴的密切合作、有效的政策框架以及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对于实现中巴经济走廊为巴基斯坦蓝色经济带来的益处至关重要。

(七)社会与经济开发

关于中巴经济走廊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合作,巴基斯坦正在共同努力实施职业培训计划,支持医疗保健、农业和高等教育。应利用巴基斯坦的高等教育资源,开展与设计和研发(R&D)相关的活动,促进教育和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将促进技术转让,加强交通和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当务之急是将医疗援助服务扩大到中巴经济走廊覆盖范围内的更多地区,并根据实际需求升级现有医疗设施。此外,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将有助于中巴两国在瓜达尔地区社会公益合作机制方面的经验总结和模式创新。这将有助于推动整个中巴经济走廊地区的社会福利合作,最终为中巴经济走廊倡议赢得更多的公众支持。这些合作努力还针对水资源的全面规划,包括水资源管理、河流流域规划,以及提高巴基斯坦协调水资源开发、节约和保护的能力。这包括与预防水灾和旱灾以及救灾有关的举措。该联合工作组的项目清单如下:


巴基斯坦可以利用中巴经济走廊实现可持续增长。在更广泛的背景下,中巴经济走廊证明了“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一体化概念的优势。这条走廊有效地建立了与巴基斯坦西部地区的全球联系,而这些地区以前曾饱受恐怖主义的困扰,同时还有望遏制伊斯兰极端主义并促进地区关系的改善。要实现这些目标,当务之急是提高透明度,促进信息共享,在更大范围内推动双向交流和对话。显而易见,在巴基斯坦开展业务的中国企业不仅履行了其企业社会责任承诺,而且在支持社会福利和可持续发展倡议方面超出了人们的预期。2022年,巴基斯坦遭受特大洪灾,中国企业和个人迅速反应,捐助了9000多万美元的必需品和物资。他们慷慨解囊,重建被洪水毁坏的桥梁和道路,帮助灾民重建家园。为应对迫在眉睫的全球气候危机,中国企业积极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在经营和生产过程中高度重视节能减排。

三、未来方向:中巴经济走廊(2.0):

中巴经济走廊是1947年以来两国开展的最重要的跨境和跨文化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将惠及中巴两国以及周边地区的居民。中国正在积极扩大与包括西部地区在内的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关系,而中巴经济走廊将在这一努力中发挥关键作用。这一倡议为中国欠发达地区做出重大贡献提供了机会。同时,巴基斯坦将获得新技术、知识转让以及建立工业区和园区,所有这些都将极大地促进其经济和贸易前景(Hassan,2018)。

人们对中巴经济走廊抱有很高的期望。然而,不断增加的恐怖事件继续威胁着发展议程,尤其是在经济和政治局势不可预测的时候。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全球直接投资和全球安全倡议等新举措,制定了新的发展和投资目标,并完善了相关机制。中国政府制定的GDP增长目标和其他经济发展目标承诺通过政策的连续性(“一带一路”倡议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实现足够的经济活动和稳定性。

未来,巴基斯坦必须继续寻求中国和国际社会的技术转让和能力支持。为此,巴基斯坦应根据本国国情和能力积极做出贡献。这一路径至关重要,尤其是考虑到巴基斯坦政府在“指示性发电能力扩展计划”(IGCEP)中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旨在实现能源组合的更大本土化。政府的宏伟目标包括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达到20%,到2030年达到30%。为了与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国际最佳实践保持一致,并向巴基斯坦竞争性贸易双边合同市场(CTBCM)下已获批准的多买方和多卖方市场改革过渡,制定未来计划势在必行。这项工作需要加强机构并提高其能力,以便在善治和无缝合作原则的基础上,营造一个有利于方便经商的环境。这些步骤对于向绿色、低碳和繁荣的巴基斯坦实现公平公正的过渡至关重要。

今后,巴基斯坦将优先推动促进区域合作的补充政策。此外,还将大力强调加强与相关贸易组织的企业对企业(B2B)联系,并为高质量的发展项目创造必要的有利环境。研发合作将在促进这些努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在以紧张的去全球化和快速增长为特点的全球环境中,各方对能源和运输的需求巨大,从而导致投资增加。下一阶段的合作将包括一系列更广泛的举措,重点是促进强有力的工业合作,改善当地商业环境,并为巴基斯坦创造大量增长机会。未来,预计中巴经济走廊的重点将转向利用本地能源,高科技领域的投资可能会大幅增加。这一转变旨在推动该地区成为"技术驱动型经济"。此外,除了基础设施和技术,农业正在成为中巴经济走廊发展议程中的第三个领域。农业重点主要围绕采用技术进步来应对气候适应性变化,包括洪水控制等举措。可持续发展预计也将在议程中占据突出位置,与《巴黎协定》关于碳中和的承诺保持一致,并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保持一致。我们正在用果断的战略和坚定的承诺来调动一切可用资源促进互联互通。技术将继续在展示我们的优势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特别投资便利化理事会(SIFC)等机构将被用来制定有针对性的法规,促进竞争和区域一体化。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本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必须调整其项目管理和投资结构,实现跨文化融合,提高各部门的生产力。

为了利用这一切并推进中巴经济走廊2.0,巴基斯坦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因为传统思维可能不适用,而技术驱动的前沿解决方案可能有助于应对这些困难并吸引投资流。重要的是,巴基斯坦还必须加快经济特区的发展,吸引农业、蓝色经济和技术领域的投资,并根据经济理由而非政治议程实施有针对性的改革,通过正在进行的监管改革改善商业环境,提高对现有投资机会的认识,消除瓶颈,消除误解,填补信息空白,同时也要集中精力发展现有工业区。此外,还要加强许多政府机构、企业和其他相关方之间的合作进程。我们还需要探索中巴经济走廊长期规划中支持巴基斯坦经济稳定的机遇。了解投资的前提条件是至关重要的,其中包括健全的法治体系,以更有效地解决重大系统性差异。缺乏这些关键因素之一可能会阻碍投资,并降低所有利益相关方提供基于良好治理和绝对协调原则的“便利经营”的能力。

在密切监测潜在风险、实施刺激计划以及提高互联互通和贸易领域的生产力方面,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当务之急是,我们的职业培训中心和教育机构需要培养出一支技术精湛、能力出众的劳动力大军,为领导巴基斯坦转型为本地区未来的工业和转运中心做好充分准备。此外,巴基斯坦可将蓝色经济的原则纳入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从而利用其沿海资源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

为了实现所有这些发展,必须建立许多政府间机制,促进协调和信息交流。这包括设立高级别政治论坛,专门讨论包括能源转型在内的中巴经济走廊发展问题,这将加强各利益攸关方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特别是在数据和统计领域。这些论坛对于创造支持能源转型的有利环境至关重要。此外,有必要使经济增长目标与绿色和低碳转型议程保持一致,同时考虑到本国的独特国情。要实现这种协调,就必须实施有利于这种过渡的国内政策。国家间的合作应基于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的原则。对于像巴基斯坦这样在“一带一路”倡议范围内的发展中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而言,本国的投资措施尤为重要,因为这些措施可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并有助于实现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目标(Perea & Stephenson,2018年;联合国亚太经社会,2020)。这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决定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的重点领域,并为研究人员提供推进该领域进一步研究的工具。尽管如此,对于为投资者创造有利环境的努力类型以及针对特定公司或投资活动的努力类型,学术和政策分析还不够充分。必须指出的是,虽然吸引外国投资可以带来诸多益处,但在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利益之间取得平衡也至关重要。各国政府应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并就互惠互利的投资条款进行谈判。这些措施包括:

1)母国投资和商业环境

2)本国法规

3)目标部门和市场情报

4)潜在风险因素

为了吸引中国投资,并在“一带一路”倡议平台上建立G2G和B2B机制下的伙伴关系,巴基斯坦需要考虑实施以下措施:

稳定和可预测的商业环境:中国投资者更青睐稳定和可预测的商业环境,以确保投资安全。各国应努力建立透明、一致的法律和监管框架。这包括执行合同、保护知识产权和确保公平对待外国投资者。

投资激励措施:为中国投资者提供减税、免税和减少官僚作风等投资激励措施,可以提高中国的吸引力。还可以设立经济特区,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优惠政策。

基础设施发展:改善交通、能源和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可改善整体投资环境。现代化、气候适应能力强且高效的基础设施不仅能降低企业成本,还能体现政府对发展的承诺。

熟练劳动力:熟练且可培训的劳动力对投资者具有吸引力。各国应投资于教育和培训计划,确保为各行各业提供熟练劳动力。

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机构的重点工作: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机构有助于促进投资,并为潜在的中国投资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在投资过程中提供信息、协助和指导。确定符合中国投资重点的行业,重点促进这些行业的投资。这可能包括基础设施、能源、制造业、农业和技术。

加强双边投资条约:与中国签署双边投资条约(BIT)可以为中国投资者提供法律保护,鼓励他们增强在东道国投资的信心。

经济和政治稳定:确保经济和政治稳定是吸引长期投资的关键。各国应通过健全的经济政策和政治改革来表明其对稳定的承诺。

文化理解与交流:建立牢固的文化纽带和沟通渠道可促进东道国与中国投资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通过展示成功案例建立叙事:突出中国在该国的成功投资,展示其他投资者可能获得的潜在利益和成功。

四、结论

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不仅促进了巴基斯坦实现区域一体化,还推动了经济增长,为能源行业注入了活力,成为中巴经济走廊框架内工业发展的催化剂。展望未来,两国之间的工业合作将进一步深化,为市场带来大量投资和商业机会。但是,恐怖威胁、不断变化的政府政策等不利条件将影响企业的运营。然而,中国企业仍将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可持续发展,进一步融入地区经济,履行社会责任。为充分释放中巴经济走廊的潜力,促进高质量和包容性增长,参与国必须确保透明度,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并采取务实的规划、审慎的财务、有效的治理、反腐措施,以及让当地社区参与项目规划和实施。

为在共同繁荣的理念下制定全面发展战略,实现双赢,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中国应帮助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提高根据本国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按照比较优势,根据国情和市场经济规律自主制定产业政策的能力。

(2)中国应加大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深化制造业合作,帮助其提高制造能力。

(3)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促进国际产品、供应链和价值链的互联互通。

(4)促进先进节能减排技术的合作,鼓励绿色消费,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5)“一带一路”倡议论坛可推动开展营销和宣传活动,以潜在投资者和主要利益攸关方为对象,提高对“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内投资机会的认识,并建立真实的描述。

(6)共同投资人力资本开发,确保拥有一支技术熟练、适应性强的劳动力队伍,以满足“一带一路”倡议项目的需要。

(7)巴基斯坦应客观评价国内产业在地区产业网络和全球产业链中的作用。

(8)巴基斯坦需要确保以技术为主导的安全机制,并为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建立一个窗口设施。巴基斯坦必须努力营造有利的环境,促进务实的政策措施,以吸引投资,并建立“一带一路”倡议/中巴经济走廊专门的便利化中心,协助外国投资者办理行政手续、许可证以及在投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任何挑战。

(9)巴基斯坦政府可让当地社区和商业机构参与项目规划和决策。解决他们关心的问题,确保他们从项目成果中受益。

(10)通过为巴基斯坦工人和专业人员提供培训,重点培养当地的能力。培养与项目需求相关的技能。

(11)确保巴基斯坦的法律框架支持外国投资并保护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解决可能阻碍项目成功的法律和监管障碍。


参考文献:

Abbas, A., & Sultan, M. M. (2023). Pakistan’s Economic Recovery In The Midst Of Growing Political Instability: A Classical Case. PalArch’s Journal of Archaeology of Egypt/Egyptology, 20(2), 672-688.

Abbasi, J., & Memon, J. A. PIDE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Pakistan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Islamabad.

Abinyi, M., Wu, A., Lau, S., Mallory, T., Barclay, K. , Walsh, K., & Dressler, W. (2021). China’s Blue Economy: A State Project of Modernisation.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 & Development, 30(2), 127– 148. https://doi.org/10.1177/1070496521995872.

Aijaz,  U. , &  Butt,  H.  D.  (2021).  Bolstering Sustainable Growth through Blue Economy. Pakist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4(1).Aijaz, U., & Hassan Daud Butt, D. S. P. G. (2021). Acute drivers and great barriers for successful blue growth in Pakistan: an investment perspective under CPEC. Pakist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4(2).

Aijaz, U., Hassan Daud Butt, D. S. B., Hayat, A. , Raees, M. B., & Mazhar, M. (2022). Dynamics Of  Sez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ncentive Packages For Special Economic Zones Of Pakistan, Bangladesh & Vietnam. Journal of Positive School Psychology, 6(11), 1247-1269.

Alam, K. M., & Li, X., Baig, Saranjam. (2019) . Impact of transport cost and travel time on trade under the 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 (CPEC). Journal of Advanced Transportation, 2019. Attorneys, P. (2021).Abdul  Rab,  J.  F. ,  &  Rasheed,  B.  (2023) . Exploring the  Potential  of the  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 (CPEC): A Gateway to Regional Connectivity and Integration within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SCO). Pakist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6(2).

Aguilera, M. A., & González, M. G. (2023). Urban infrastructure expansion and artificial light pollution degrade coastal ecosystems, increasing natural-to-urban structural connectivity.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29, 104609.Ahmad, W., Jan, M. F., & Masud, S. (2023) .Factors Influencing Pakistanis’ Perceptions of China Economic Corridor of Pakis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Sciences, 4(1), 164-180.

Ahn, J., Sinka, M., Irish, S., & Zohdy, S. (2023). Modeling marine cargo traffic to identify countries in Africa with greatest risk of invasion by Anopheles stephensi. Scientific Reports, 13(1), 876.

Ali, S., Yan, Q., Irfan, M., Ameer, W., Atchike, D. W., & Acevedo-Duque, A. (2022). Green investment for sustainable business development: the influence of policy instruments on solar technology adoption. Frontiers in Energy Research, 10, 874824.

Asif,  M.  (2022).  Blue  Economy and  PowerPolitics  in the  Indian  Ocean: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Journal of Nautical Eye and Strategic Studies, 2(2), 2-37.

Asif,  M.  (2022).  Blue  Economy and  Power Politics  in the  Indian  Ocean: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Journal of Nautical Eye and Strategic Studies, 2(2), 2-37.

Awais, M., Samin, T., Gulzar, M. A., & Hwang, J. (2019).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a 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 synergy among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Sustainability, 11(24), 7044.

A.M. Cisneros-Montemayor, Ocean Predicting Future Oceans(2019) Barclay, K., Mangubhai, S., Leduc, B., Donato- Hunt, C. ,  Makhou l,  N. ,  Kinch, J., &  Kalsuak, J .(2021). Pacific handbook for gender equity and social inclusion in coastal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9820013771).

Barua, P., Mitra, A., & Islam, M. (2023). Effectof Salinity Intrusion on Sediments in Paddy Fields and Farmers’ Adaptation Initiative: A Case Study. In Glob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Resilience to Climate Change (pp. 587-609). Springer.

Bilal, M., Ali, M. K., Qazi, U., Hussain, S., Jahanzaib, M. , & Wasim, A. (2022). A multifaceted evaluation of hybrid energy policies: The case of sustainable alternatives in special Economic Zones of the China 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 (CPEC). Sustain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and Assessments, 52, 101958.

Booth, H., Arlidge, W. N., Squires, D., & Milner- Gulland, E. (2021). Bycatch levies could reconcile trade- offs between blue growth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5(6), 715-725.

Baset, A. (2020).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rine  Fisheries  in  Pakistan .  In Sustainable Entrepreneurship, Renewable Energy-Based Projects, and Digitalization (pp. 125-141). CRC Press.

Blythe, J. L., Armitage, D., Bennett, N. J., Silver, J. J. , & Song, A. M. (2021). The politics of ocean governance transformations.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8, 634718.

Brent, Z.W., Barbesgaard, M. and Pedersen, C. (2020). The Blue Fix: What’s Driving Blue Growth? Sustainability Science, 15(1), 31-43.

Brown, K. (2012),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Ideology. Chin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10(2), 52-68.

Brown, K. and Bērzi?a-?erenkova, U.A. (2018). Ideology in the Era of Xi Jinping.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23(3), 323-339.

Butt,  H.  D. , Aijaz,  U. , & Ahmed,  R. (2021) .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INTEGRATED Sezs AS STIMULUS TO ECONOMIC GROWTH. Pakist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4(2).

Butt, H. D. (2020). Transformation of Leadership Styles in Pakistan due to CPEC. Journal of Political Studies, 27(2).

Colombage, J. (2021). Sustainable Fisheries Management  i n  the  India  Ocea n:  The  Way Forward. P-JMR, 1(1), 2-2.

Caglar, A. E., Zafar, M. W., Bekun, F. V . , & Mert, M. (2022). Determinants of CO2 emissions in the BRICS economies: The role of partnerships investment in energy and economic complexity. Sustain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and Assessments, 51, 101907.

Carvache-Franco, O., Carvache-Franco, M. , & Carvache-Franco, W. (2022). Coastal and marine topics  and  destination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in Twitter’s tourism hashtags.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 22(1), 32-41.

Cavallo, M., Bugeja Said, A., & Pérez Agúndez, J. A. (2023). Who is in and who is out in ocean economies development? Sustainability, 15(4), 3253.

Chen, J. L., Kevin X, Liu, Xiang. (2017). The development of ship registration policy in China: Response to flags of convenience. Marine Policy, 83, 22-28.

Dall-Orsoletta, A., Romero, F., & Ferreira, P. (2022). Open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for the energy transition: An exploratory study. Technology in Society, 69, 101955.

Dellios,  R. , &  Ferguson,  R. J.  (2017). The human security dimension of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J. Mgmt. & Sustainability, 7, 48.

Duha, J., & Saputro, G. E. (2022). Blue Economy Indonesia to Increase National Income through the Indian Ocean Rim Association (IORA) in the Order to Empower the World Maritime Axis and Strengthen State  Defense .  J MKS P  (Jur nal  Man aje men , Kepemimpinan, dan Supervisi Pendidikan), 7(2), 514-527.

Echendu, A. J. (2022). Flooding in Nigeria and Ghana: Opportunities for partnerships in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Sustainability: Science, Practice and Policy, 18(1), 1-15.

Faran, F., & Ejaz, K. (2022). Blue Economy ofMaritime Nations in South Asia: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South Asian Studies, 37(1).

Fida,  M. ,  Li,  P. ,  Wang,  Y.,  Alam,  S .  K . ,  & Nsabimana, A. (2022). Water contamination and human health risks in Pakistan: a review. Exposure and Health, 1-21.

Farooq, A. (2020). Revisiting CPEC: A corridor of opportunities. Journal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Sciences, 3(1).

Fang, X., Zou, J., Wu, Y., Zhang, Y., Zhao, Y. , & Zhang, H. (2021). Evaluati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n island “Blue Economy”: A case study of  Hainan, China. 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 66, 102662.

Gill, S. A., & Iqbal, J. (2021). Exploring the Role of Blue Economy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 Perspective from Pakistan. P-JMR, 3(1), 141-192.

Gamarra, N. , Costa, A., Ferreira, M . , Diele- Viegas, L., Santos, A., Ladle, R., Malhado, A. , & Campos-Silva, J. (2023). The contribution of fishing to human well-being in Brazilian coastal communities. Marine Policy, 150, 105521.

Gebremedhin, S., Bruneel, S., Getahun, A . , Anteneh, W., & Goethals, P. (2021). Scientific methods to understand fish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support sustainable fisheries management. Water, 13(4), 574.

Hassan, H., Mahboob, S., Masood, Z., Riaz, M., Rizwan, S., Al-Misne, F., Abdel-Aziz, M., Al-Ghanim, K. , Gabol, K., & Chatta, A. (2023). Biodiversity of commercially important finfish species caught by mid-water and bottom trawls from the Balochistan and Sindh coasts of Arabian Sea, Pakistan: Threats and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Brazilian Journal of Biology= Revista Brasileira de Biologia, 83, e249211.

Hassan  Daud  Butt, Zainab Ahmed, Osman Bin Saif (2022), Harnessing Regional Connectivity Potential Through BRI: A Case Study On China, Pakistan And Turkiye Connectivity https://cssrjournal. com/index.php/cssrjournal/issue/view/8

Hassan Daud. “Great Expectations.” The News. March 11, 2018. Accessed June 2018 

Hussain, M., & Bhatti, S. H. (2023). A Review Article  on  an  Appraisal  of  Maritime  Laws  as a  Mechanism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Pakistan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11(1), 1–10-11–10.

Hussain,  M. ,  Hussain, S. , &  Rizvi, S. G. A . (2022). Biodiversity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Environmental Laws and Challenges. Superior Law Review, 2(1), 61-76. Iqbal, A., Abdullah, Y., Nizami, A. S., Sultan, I. A. , & Sharif, F. (2022). Assessment of solid waste management system in Pakistan and sustainable model from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perspective. Sustainability, 14(19), 12680.

Islam,  M. ,  &  Sarker, T.  (2022).  Financing sustainable coastal and maritime tourism in the blue economy of the Asia-Pacific. De Gruyter Handbook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Finance, 543.

Ismail, M., Hassan, T. U., Haq, A. U., & Mir, W.  (2023).  China  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 (CPEC): A Case Study of Strategic Implications for Pakistan. PalArch’s Journal of Archaeology of Egypt/Egyptology, 20(2), 346-355.

Jamali, A. B., Liu, H., & Hussain, M. (2023) . Regional Connectivity and Inclusion of New Partners in 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 Prospects and Challenges. Asian Journal of Middle Eastern and Islamic Studies, 17(1), 31-48.

Jyotishi, A. (2023). Fish for Food or Fish for Feed: New Populism and Blue Economy Perspective. In Encyclopedia of New Populism and Responses in the 21st Century. Springer Nature.

Khan,  M. ,  &  Nawaz,  T.  (2021) .  Regional connectivity through China  Pakistan economic cooridor: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Journal of Pakistan-China Studies (JPCS), 2(1), 1-23.

Kan wal,  S .  (2022) .  Study  of  ground displacements, erosion and sea level rise along Karachi coast, Pakistan.

Khan, K., Khan, K., & Anwar, S. (2016). Special economic zones (SEZs) and CPEC: Background,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The Pakistan Development Review, 203-216.

Kumar, L., Naqvi, S. A., Deitch, M. J., Khalid, M. J. ,  Naeem,  K. ,  Qayyum Amjad, A.,  Kumar, A. ,  Geb re micael, T.  G. ,  & Arshad,  M.  (2023) . Opportunities and constraints for cleaner production policy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a case study of Sindh Region, Pakistan.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1-44.

Kuznietsova, N., & Bilko, A. (2022). Special Economic Zones Mechanisms and Their Role in the Economic Growth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Case of Mexico). Publishing House “Baltija Publishing” .

Khor, H. E., Poonpatpibul, C., & Yong Foo, S. U. A. N. (2021).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 framework to address challenges and unlock  potential for high-quality and inclusive growth. The Singapore Economic Review, 66(01), 21-58.

Lashari, A. H. , Li, W., Hassan, M. , Nabi, G. , Mabey, P. T., Islam, M. M., ... & Memon, K. H. (2021). Biodiversity governance and management in Pakistan: A way forward through the 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 Pol. J. Environ. Stud, 30(3), 2589-2596.

Lohano, H. D., & Maqbool, M. B. (2022). Ocean Governance and Integrated Ocean Management. In The Blue Economy: An Asian Perspective (pp. 309- 319). Springer.

Mahmood, S., Ali, G. , Menhas, R. , & Sabir, M. (2022).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s a catalyst of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Assessment of resident’s perception and attitude towards 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 PLoS One, 17(7), e0271243.

McCartney, M. (2022a). The 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 (CPEC): infrastructure, social savings, spillovers, and economic growth in Pakistan. Eurasian Geography and Economics, 63(2), 180-211.

McCartney, M. (2022b). The Dragon from the Mountains: The 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 (CPEC) from  Kashgar to  Gwada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unir, R., & Khayyam, U. (2020). Ecological corridors? The case of the 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 Geoforum, 117, 281-284.

Nabi, G. ,  Ullah, S.,  Khan, S., Ahmad, S . , & Kumar, S. (2018). 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 (CPEC): melting glaciers—a  potential threat to ecosystem and biodiversity.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5, 3209-3210.

Naurin, A., & Gul, S. (2023). The  Impact of Railway Development on Economic Growth through CPEC.

Qin, M., Sun, M., & Li, J. (2021) .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policy on  ecological efficiency in four major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eastern China. Ecological Indicators, 130, 108002.

Rehman, A., Ma, H., Ahmad, M., Ozturk, I., & I??k, C. (2021). Estimating the connec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rade, renewable energy and economic progress in Pakistan: evidence from ARDL approach and cointegrating regression analysis.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8(36), 50623-50635.

Ridzuan, M. R., Soon-Yew, J., Abd Rahman, N. A. S., Lai-Kuan, K., & Manas, N. H. N. (2022). Blue Economy in Malaysia: An Endeavour of Achiev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Journal of Academic Research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d Sciences, 11(3), 289-309.

Shafqat,  S .  (2022) .  The  China – 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 Rethinking China, the Middle East and Asia in a’Multiplex World’, 96.

Shah, M. U., Khanum, S., Waqas, A., Janjua, A.  K. , & Shakir, S. (2023). A techno-economic and socio-environmental planning of wind farm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ransition to a decarbonized scenario: Pakistan as a case study. Sustain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and Assessments, 55, 102969.

Shahzad, N., Khuram, H. R., Khan, H., Bajwa, M. J., & Nawaz, S. (2023).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 (Cpec): A Game Changer In South Asain Countries And Impact Of Cpec On Pakistani Economy. Journal of Positive School Psychology, 7(5), 860-879.

Shahzad, S., Abbasi, M. A., Ali, H., Iqbal, M. , Munir, R., & Kilic, H. (2023). Possibilities, Challenges, and Future Opportunities of Microgrids: A Review . Sustainability, 15(8), 6366.

Sze, J. (2015). Fantasy Islands: Chinese Dreams and Ecological Fears in an Age of Climate Crisi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Ullah, S., Barykin, S., Jianfu, M., Saifuddin, T. , Khan, M. A., & Kazaryan, R. (2023). Green Practices in Mega Development Projects of 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 Sustainability, 15(7), 5870.

Vera Schu lhof,  et  al . ,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RI): What Will it Look Like in the   Future?”,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175,  February,  2022.   https://doi.org/10.1016/ j.techfore.2021.121306

Wolf, S. O. (2021). 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Springer.

Xue, Y., Temeljotov-Salaj, A., &  Lindkvist, C.  M.  (2022).  Renovating the  retrofit  process: People-centered business models and co-created partnerships for low-energy buildings in Norway. Energy Research & Social Science, 85, 102406.

Ye, Q., Qijiao, S., Xiaofan, Z., Shiyong, Q . , & Lindsay, T. (2020). China’s New Urbanisation Opportunity:  A  Vision  for  the  14th  Five-Year Plan. Coalition for Urban Transitions: London, UK.

Yitao, T., & Meng,  L. (2016). Annual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ecial economic zones. Annual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ecial Economic Zones (2016) Blue Book of China’s Special Economic Zones, 3-20.

Zhang,  C . ,  &  Xiao,  C .  (2022) .  China’s infrastructure diplomacy in the Mediterranean region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hallenges ahead? Mediterranean Politics, 1-25.

Albert, E. and Xu, B. (2016) ‘China’s Environmental Crisis’,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18 January, www.cfr.org/backgrounder/chinasenvironmental-crisis (accessed 3 October 2019)

Balding, C. (2018) ‘Why Democracies are Turning Against Belt and Road: Corruption, Debt, and Backlash’, Foreign Affairs, 24 October, 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china/2018-10-24/whydemocracies-are-turning-against-belt-and-road (accessed 3 October 2019) Belt and Road Advisory (2018)

Introductio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Vol. 50 No. 4 December 2019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the SDGs: Towards  Equitabl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CICED (2015) National Governance Capacity for Green Transformation: Final Report, Beijing: China 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CCICED (2008) CCICED Annual Policy Peport 2007 (English Editio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 New Means to Transformative Global Governance 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ijing: China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xchanges and 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www.undp.org/content/dam/china/docs/Publications/UNDP-CH-GGR%202017.pdf (accessed 3 October 2019)

Yu, Y. (2018, December). China’s Response to Belt and Road Backlash. In East Asia Forum (Vol.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