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11时14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点火发射,随后顺利将汤洪波、唐胜杰和江新林3名航天员乘坐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6.5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随后,神舟十七号与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将在太空会师。
神舟十七号飞行乘组中,身为第二批航天员的汤洪波曾参加过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此次飞行由他担任指令长,唐胜杰和江新林作为中国第三批航天员都是首次飞行。这是中国首次由第二批航天员带领第三批航天员执行任务。
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神舟十七号计划于明年4月左右返回东风着陆场。
此次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第30次飞行任务,也是第12次载人飞行任务。任务期间将完成与神舟十六号乘组在轨轮换,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载荷在轨实(试)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载荷出舱,进行舱外载荷安装及空间站维护维修等工作。
首次进行空间站舱外维修作业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按计划,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6.5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计划于明年4月左右返回东风着陆场。
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介绍,此次神舟十七号飞行任务将首次进行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这项操作非常重要,也是此次飞行任务中的亮点。
杨宇光介绍,当前,空间碎片日益增多,由于空间站体积巨大,长期在太空运行受到空间微小颗粒撞击的情况在所难免。前期检查发现,空间站太阳翼已经多次受到空间微小颗粒的撞击,造成轻微的损伤。“虽然不影响使用,但空间站要实现在太空运行10年以上,对它的维修维护非常有必要。”
据欧洲航天局的最新预估,围绕地球运行直径大于10厘米的空间碎片有34000个,1厘米到10厘米的碎片数量约为90万个,直径在1毫米至1厘米之间的碎片有1.28亿个。由于空间站本身体积很大,加上展开的巨大太阳翼,受太空碎片的威胁是比较大的。
对于舱外维修作业的难点,杨宇光表示,相比于以往的舱内操作及出舱活动,舱外维修作业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以往的任务有很强的可预见性,可以通过在地面的各项训练模拟出现的难点和问题,而舱外维修作业有极高的不确定性,故障和问题都不是预先设置的,如何在舱外能够正确高效地解决,这对航天员是个很高的挑战。”
为什么要进行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教授梁国柱表示,由于空间碎片的撞击会出现一些微小的擦伤,尽管这些擦伤也是我们在地面设计的时候考虑到的,但是为了保证空间站的长期使用和它的寿命,我们还是需要定期进行维护的,就像我们汽车需要定期保养一样。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它叫试验性的维修,说明具有一定的风险,这种风险尽管我们在地面上有预期,但是也需要航天员具备应急的处置能力。
乘组换班如何对话?
在奔赴空间站的“旅途”中,神舟十七号乘组如何在太空与神舟十六号乘组隔空对话?据了解,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上安装了话音处理器,这个主机大小的黑匣子架起了航天员之间实时语音通信的“鹊桥”。
神舟十七号乘组还没有到达空间站时,话音处理器中的空空话音链路通道已经可以实现载人飞船与空间站之间的双向通话,也就是说,不仅地面站可以与飞船进行交流,正在空间站“办公”的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也能随时关心神舟十七号乘组的“旅途”状况。
此外,要让航天员如期“到岗工作”,还需保证载人飞船抵达空间站,并成功完成交会对接。在飞船停靠过程中,飞船与空间站的通信是否稳定可靠,十分关键,交会对接的通信链路容不得一丝偏差,而这一难题,空空通信机可以轻松解决。空空通信机的作用是建立载人飞船与空间站核心舱之间的双向通信链路,从而能够传输遥测、遥控、图像、话音、定位等各类数据。
当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飞行到距离天和核心舱约100公里时,空空通信机的“遥相呼应”就被开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隐形教练,它可以为两个航天器传递精准的姿态定位和速度信息,成为交会对接及撤离过程中的重要通信设备。在空空通信机的帮助下,神舟十七号航天员可以稳妥可靠地到达“上班”地点。
中国正式邀请国外航天员参与本国空间站飞行任务
在10月25日召开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向全世界发出邀请,欢迎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及地区与中国开展合作,一起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
目前,中国拥有完备的近地载人空间站和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有成熟的航天员选拔训练和保障体系,有计划明确的载人飞行任务,也就是每年2次常态化实施的载人航天发射。
“我们已具备也做好了邀请国外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的准备。”林西强说,“借此机会,我们向全世界发出邀请,欢迎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及地区与我们开展合作,一起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
此外,中国还正在扎实推进各项研制建设工作,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中国人登陆月球的目标。“随着载人登月任务进展,待相关条件成熟后,我们未来也会像今天一样,正式邀请国外航天员一起参与登月飞行任务,共同探索浩瀚宇宙。”林西强说。
2019年6月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的联合国外空委第62届会议期间宣布,共有来自瑞士、波兰、德国、意大利、挪威、法国、西班牙、荷兰、印度、俄罗斯、比利时、肯尼亚、日本、沙特阿拉伯、中国、墨西哥、秘鲁等17个国家的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功入选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项目涉及的领域包括空间天文学、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地球科学、应用新技术、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等。
文章来源:新华社 、科技日报 、中国新闻社
图片来源:新华网、央视新闻、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