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坛3 资本市场的知识产权战略考量

7月20日,博鳌亚洲论坛第二届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会议资本市场的知识产权战略考量分论坛在广州成功举办。知识产权和经济研究领域7位资深中外专家全面分析了在资本市场的价值考量中知识产权的价值和风险问题,深刻剖析了资本市场中的知识产权典型案例,深入探讨科了创企业知识产权价值提升、价值变现、增值升值等问题,为资本投资知识产权核心优势企业指引了方向。本场论坛由中国知识产权杂志主编、中关村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院职能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继哲主持。

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AIPPI)会长奥山尚一阐述了知识产权实现价值的战略方式。他说,无论传统的实现排他性的专利权利,还是通过专利使用性授权、来源的混合战略,都离不开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因此呼吁要对版权实现广泛的保护。其次,专利是初创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重要路径,扩大专利覆盖范围是非常重要的,企业主需要培育开放创新的环境,进一步地让自己的研发和其他的各项事务从中受益。最后,他表示行业要注重标准核心专利的研发,这种专利往往能带来消费乘数和盈余。

平安集团科技发展委员会知识产权部总经理胡盛涛表示,质押融资、保险、证券化已是知识产权金融化的成熟模式,仅2023年上半年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已覆盖中小微企业1.1万家,事实上真正地呼应了国家提出的“金融要脱实向虚,尤其是要更好地为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手段、融资服务”的精神要求。尽管知识产权金融仍存在着估值难、风控难、处置难三大问题,但金融机构依然在努力推进知识产权金融业务,目的是满足拥有技术类、创新类资产,而缺乏实体资产的中小微企业。尽管知识产权形态各式各样,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专利需首当其冲,需更加注重创新研发。

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绿色制造国际合作促进委员会国际部副主任、中山布莱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裁 Paul Mark Jolley围绕“知识产权以及它与品牌的整合”这一主题进行了分享,提出要通过品牌整体提升来体现公司整个知识产权的价值。他表示,中国在创造GDP方面已经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对于当前着眼于技术创新的中国科创企业来说,在品牌推进和推广上还可以有更好的助推、更好的投入和更多的想法,才能把手头的商标和其他形式的知识产权在资本市场上实现更多的溢价。

华南美国商会会长Harley Seyedin从经济学家的角度,回顾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以创新发展为驱动的发展脉络和阶段,同时也强调未来中国不能完全依靠能源或者劳动密集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他表示,当前,中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靠创新、靠知识产权产生价值增值、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私营企业、个人在知识产权的发展中发挥了非常大作用,比如一些创造知识产权的大集合组织或者联盟组织。他希望能够通过大联盟的形式促进全球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合作,共同协力,发挥知识产权的集合作用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共同挑战。

广发证券产业研究院院长、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指出,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国上市公司中无形资产投资占比处于快速上升的阶段,成为新的生产要素。资本市场对此采取非常欢迎的态度,今年证券市场推出全面注册制,取消了原来上市企业无形资产占比不能超过20%的限制。与此同时,新的公司法规定,成立一个企业,无形资产可以占企业出资额的70%。谈及知识产权定价问题,他表示知识产权最终决定了我们企业的价值,有产生未来的现金流能力的就是优质资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李明德指出,在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权利人获得的损害赔偿数额,显示了知识产权的价值。损害赔偿的计算方式包括原告的损失、被告的利益所得、合理的许可费用的倍数,以及法定赔偿。在恶意侵权和反复侵权的情况下,还可以适用惩罚性损害赔偿。他呼吁,法院在确定损害赔偿的时候,在计算原告损失、被告利益所得和法定赔偿数额的时候,应当更多地关注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而非产出相关知识产权的投入,例如作品、专利技术的市场价值,以及商标所承载的商誉的价值。

与会嘉宾围绕知识产权的价值如何在资本市场中体现,科创企业的知识产权价值提升、价值变现、增值升值等热点话题发表真知灼见,在对话交流中达成了广泛共识。

本届会议由博鳌亚洲论坛主办,以促进国际科技创新交流为主旨,提供了一个政商研跨界别对话与合作的平台,得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华南理工大学和广东省知识经济发展促进会的大力支持。会议围绕“激发创新活力,促进高质量发展”主题,举办1场全体大会、4场分论坛及其他专题活动。